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陈娟 丁萌 陈斯卉
女子患难言之隐,一大笑就漏尿,被中医诊断为脾肾两虚,遵医嘱吃了中医膏方后症状缓解;八旬婆婆经常头晕、走路头重脚轻,遵医嘱服用中医丸剂,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冬天是调理身体的好时节,极目新闻记者获悉,不少市民到医院通过中医膏方、中医丸剂、中医汤药等来调理身体。专家提醒,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市民需先到正规医疗机构,请中医师进行望闻问切辨证之后,再对症进行调理。
女子一大笑就漏尿,中医膏方缓解尴尬
“谢谢雷主任,去年冬天吃了您开的膏方,今年一年都没漏尿,终于可以自由外出了。”日前,在武汉市汉口医院中医科,58岁的市民王女士(化姓)专程来开膏方,并向中医科副主任雷国奇致谢。
市民王女士(化姓)今年58岁,从前年开始,她每次在急走、咳嗽、大笑后就会漏尿,这让她十分尴尬,每次出门就要到处找厕所。不敢出远门、朋友相约郊游也去不了,生活非常不便。
2023年,她到家附近医院就医,医生诊断她患上了压力性尿失禁,由盆底肌松弛引起,建议她接受手术治疗。听说要做手术,王女士十分犹豫。
在朋友的介绍下,王女士来到武汉市汉口医院中医科求诊。雷国奇主任接诊了王女士,经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雷主任诊断,王女士是因为脾肾两虚,封藏失司,因此出现了漏尿的情况。他为王女士进行辨证论治,开了补益脾肾、固精缩尿的膏方服用,王女士服用一段时间后,情况渐渐好转,外出游玩时,再也不用到处找厕所了,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因此,她决定每年都来开膏方服用。
雷国奇介绍,膏方也叫膏滋,和汤剂、丸剂、散剂一样,属于传统中药的一种剂型。每年冬天,到该科来开膏方调理身体的市民不少,既有中老年人,也有学习强度较大的初高中生等。他表示,膏方不能随意服用,一般而言,如果患者经中医师诊断后,是以虚损的症状为主的,可遵医嘱服用膏方。此外,以下人群也可遵医嘱服用膏方,包括:体内有一些慢性疾病已经恢复或虽未治愈但相对稳定,服用膏方以继续治疗,巩固疗效,改善症状,增强体质;无慢性疾病,但身体虚弱,春夏季节经常感冒者;中青年工作量过大,体力消耗透支过多,常感疲乏困倦、精力下降和睡眠质量下降,难以自身恢复者;病后、手术后、出血后处于恢复阶段者,包括肿瘤患者手术后、化疗后、放疗后等。市民需到正规医疗机构请专业的中医师来辨证论治。
婆婆头晕记忆力下降,原是血脉瘀阻致脑功能减退
年过八旬的市民胡婆婆(化姓),也是中医的忠实粉丝。前不久,她也在家人的陪同下,来找雷国奇主任开中药丸剂来调理身体:“我从去年开始,一直在找雷主任帮我调理身体,已经吃了好几料丸药了,整个人状态好了很多。”
原来,胡婆婆2022年、2023年经常头晕、走路感觉头重脚轻的,外出都需要家人搀扶,此外,还有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她到家附近医院接受检查,颈部血管彩超提示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头部CT提示为腔梗,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为了帮胡婆婆调理一下身体、改善症状,2023年年底,胡婆婆的家人带她来找中医科雷国奇主任就诊,雷国奇经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判断胡婆,是血脉瘀阻而致脑功能减退。雷国奇主任认为,人与血管同寿命,人与血管同衰老。心脑血管瘀堵不通,就会出现脑梗、心梗,甚至危及生命。
“脑组织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养,而血管像厨房里的水管一样,时间一长,必然要有污垢,粥样硬化斑块就像是‘血管里的污垢’,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人的血管与水管又不一样,它是无限细分的,细的血管比头发丝还要细,如果颈部血管和四肢等外周血管发现了斑块,那么根据常识可以推理,供养脑部的细如发丝的血管已经瘀阻。”雷国奇主任表示,胡婆婆的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头部CT提示有腔梗,说明胡婆婆脑部的微小血管瘀阻得很严重,脑组织得不到血液供养,脑功能就减退,就会出现健忘头晕头重脚轻等症状。雷主任为她开了中药丸剂服用,以达到化瘀、通络、活血、滋养的作用。坚持服用近3个月后,胡婆婆头晕、头重脚轻的症状明显好转,又可以自己下楼锻炼了。
冬季调理身体别跟风,先请中医师辨明体质
雷国奇表示,冬天通过中医药调理身体,可以通过不同的剂型,比如中药膏方、中药丸剂、中药汤剂等。“如果患者是以虚损为主的,气血津液亏虚了,一般建议用膏方,它的服药的时间长一点,口感好一点。丸剂特别适合一些中老年患者,用来活血化瘀、疏通血管,便于小剂量长时间服用,也便于携带。中药汤剂一年四季都可以服用,它的优点是,医生可以随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来调整用药。具体使用哪种剂型,中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
对于一些市民喜欢“跟风”,在网上购买一些固元膏、阿胶膏等来进补的现象,雷国奇主任表示,此举存在风险,不是人人都适合冬天进补的,使用不当反而影响健康。所谓“冬令进补,来春打虎”,这句话是有渊源的,是指过去生活条件不太好时,农民经过一年的辛苦劳作,身体的气血津液都有耗损,到了冬天才有一点闲暇时光,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滋补身体、调补气血、恢复体力,使自身免疫力增强,来年就有更强壮的身体去劳作,而现代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相对减少,不少人反而是营养过剩了,因此,不仅不能够“补”,有的反而还需要“泻”。
雷主任提醒,市民可以到正规医疗机构,找中医师辨证论治,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理身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疏理气血,调和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