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泰国公司生产的“双钱”牌轮胎是上海国企华谊集团的重要业务版块,也是中国首个轮胎品牌,具有95年悠久历史。2016年,华谊决定首次“出海”,即来到以大象和橡胶闻名的泰国,建立起华谊“海外第一厂”。
泰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主要经济体和重要节点,双钱公司首次走出国门选择在泰国建厂,既符合“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也符合企业自身未来发展的需求。华谊泰国公司团队用了8年时间,就完成了泰国当地市场份额从0到5%的跨越,工厂迅速满产满销、即将再扩能等“多重任务使命”。
华谊的首次“扬帆”成绩为何如此耀眼?2024年8月,解放日报“上海企业在海外”采访组来到泰国罗勇府立盛工业园区,走进华谊泰国公司,实地感受这家上海国企“出海”的“精度”、“温度”和“高度”。
华谊泰国公司轮胎生产线。
华谊泰国公司总经理徐张宇接受采访。
“出海”精度:因地制宜深耕海外市场
近年来,华谊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坚持“数字化、高端化、技术化、全球化”,推进“一个华谊、全国业务、海外发展”的产业布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在全国布局速度,在国内多个省市自治区建设了多家工厂,但海外发展的第一站在哪里?“出海”如何加快油门?其实早在2016年就已被精准地“埋好伏笔”,当时既有外部环境的驱使,更有内生动力使然。
企业选址考虑两个要素,一是靠近市场,二是靠近原料。“靠近原料”,因为泰国是天然橡胶的第一大产地国。而当地华裔橡胶“大王”林立盛,早在30多年前就开展和华谊的原料供应合作,双方积累了相当的信任和友谊。但“靠近市场”初始时并挂不上号,“因为一直到2017年‘双钱’轮胎在泰国市场的销量都还是0”。华谊泰国公司总经理徐张宇回忆说,“当时集团很快就决策,到泰国投资建厂,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制造出海。”徐张宇就是此时从双钱轮研所派出,来到泰国参与建厂。
2016年5月11日,华谊集团和泰国泰倍加企业有限公司签约,在泰国罗勇府立盛工业园区建设一条数字化轮胎生产线,主供满足卡客车(TBR)市场需求的各型“双钱”轮胎,第一期设计产能为120万条。一年之后的6月30日,第一条测试轮胎顺利下线。一支能吃苦、打硬仗的华谊集团泰国项目建设团队,在海外将一片荒芜之地变成了实现智能制造并连续盈利的现代化轮胎制造基地。
罗勇府位于泰国东部地区,靠近旅游城市芭堤雅,距离曼谷180公里,车程约2个半小时。华谊泰国的销售办公室则在曼谷市中心。徐张宇预测2024年在泰国市场的轮胎销量是12万条,当地市场占比超5%。
徐张宇这样介绍销售团队:2018年开始组建销售团队,销售员们每天奔波数百公里,沉下心来研究泰国当地市场,开拓了全新的泰国轮胎销售市场。“从0到5%,都是从米其林、普林斯通这样级别的对手手中分来的,很不容易。”
除了泰国当地市场,在竞争激烈的北美市场,通过加快产品适应性改进、定制化产品开发、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将原来国内出口北美的产品平稳转移到泰国公司,保持了5%的市场占有率,这是第二个5%。每一条双钱轮胎,都像是承载着使命的使者,穿梭在北美大陆的大街小巷,使双钱始终保持北美市场中国单一品牌销量的引领者。
2022年华谊的年报中提到:华谊泰国生产线利用率已达116%。于是,2023年华谊泰国工厂二期项目开工,仅用183天就建成投产,产能从120万增至150万条TBR。华谊“出海”讲究“稳”和“准”,并非一味提速到百码,“精度”这一环成功了。
华谊泰国生产车间上方悬挂的标语:“眼睛盯住市场,功夫下在现场。”
在华谊泰国办公楼一楼大厅的墙上,则又贴满了各种绘画,这是公司发起的“安全生产月”绘画征集的优秀作品。
“出海”温度:“5%团队”的大智慧
华谊集团海外发展的经历表明,国际化需要具备全球视野与本地执行能力的有机结合,做到深耕多元、尊重彼此、融入文化,才能在当地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眼睛盯住市场,功夫下在现场。”这是华谊泰国生产车间上方悬挂的标语,中文上方还有泰文注解。类似的警示、鼓励的标语随处可见。
而在办公楼一楼大厅的墙上,则又贴满了各种绘画,这是公司发起的“安全生产月”绘画征集的优秀作品,全部是泰籍员工自发创作。华谊泰国公司副总经理阙燕青笑着说:“这是我们‘5%团队’面对海外建厂语言沟通难,群策群力出来的管理金点子。”
阙燕青提到的“5%团队”,是第三个5%,是指来自国内的外派员工只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5%,其余95%的员工都是泰国以及比利时等其它国家的员工。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实现与外籍员工的良性互动,就必须靠文化来融合。自建厂以来,“5%团队”就一直在把“阳光华谊”理念努力融入华谊泰国的文化中,打造不同国籍员工团结合作的氛围。
“5%团队”自建厂开始就在不断缩小中,“建厂初期最多时有180多名外派员工,不可能让他们都长期驻外,他们逐步被带教出来的泰籍员工替代,包括一些管理岗位”。
“5%团队”人虽少,但“含金量”很足,许多人在双钱国内工厂就是业务骨干。目前担任部门长的张本逃,刚从江苏公司调来泰国不到半年,为把5S的管理标准传授给当地员工,他回到宿舍从泰语数字学起。像张本逃这样的自学泰语,在“5%团队”里很普遍。华谊泰国公司也成为华谊海外人才的培养基地。
“当一个错误得以改正,它就会变成你人生中成功的一部分”,这条挂在车间的标语,是外籍员工入职的“第一课”,每月有2次安全培训,每次1小时。泰籍员工安琪站在教室后边,观察着培训课的进度。她是华谊泰国HR经理助理,负责外籍员工的招聘和培训。
安琪记得刚来时,不太适应餐厅的川式口味,公司很快就做出调整,推出更符合泰国人日常的酸甜口味菜肴。这也成为她更喜欢这份工作的“温度”来源。
“5%团队”还面临着“社区公关”的任务。身处立盛工业园区内,华谊泰国和其它5家中资轮胎企业建了互助微信群,谁家缺橡胶或是炭黑,群里说一声,很快就能得到回应和支援。“5%团队”还注重多参加当地的各种活动,如,在泰国传统的宋干节(泼水节)活动中,大家在传统的泰式装扮中尽情欢舞,致敬优秀员工,联络沟通感情,尊重并融入当地的文化。
“华谊”和“双钱”的名气,就在这些看似繁琐的细节事务中,在泰国当地慢慢“升温”,许多用户开始认可“双钱”的性价比。逐渐建立起来的坚实口碑,如同坚固的基石,支撑着“双钱”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华谊泰国公司泰籍员工安琪接受采访。
华谊泰国公司目前生产的最大尺寸轮胎,直径1.8米。
“出海”高度:绿色智能的“新赛道”
20世纪20年代,“双钱”品牌创始人之一吴哲生偶遇苏州街头的嫁妆队伍,从物品上贴着的红纸剪成的“双钱”图案得到触动,由此转出一个品牌的“红色”开篇。
近百年后的今天,已来到泰国湾的“双钱”已深深融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华谊“新赛道”,开启“绿色”的新篇。
“十四五”期间,华谊集团提出“新能源、新材料、新环保、新生物”的“四新”产业主攻方向。华谊泰国公司作为其“海外旗舰工厂”,目标就是要打造海外标杆项目。自2017年投产以来,应用双钱自有轮胎生产技术,融合国内外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迅速实现了“双钱”轮胎产品高效、节能、环保、绿色制造,2023年还获评泰国当地“绿色工厂”。
走在生产车间中,记者捕捉着这家立志成为“中国最先进的全钢子午线轮胎智能工厂”中上演的细节:一条高达1米8的工程车轮胎刚完成下线,人靠近时还能感到热气升腾,它只是根据市场需求量身打造的113款轮胎产品中的“最大款”,而不用几日,它就将被装进集装箱,通过工厂附近的港口发往北美;在它走下生产线之前,只有一位质检员在两台电脑前来回走动,按几下开关,就轻松把控每条轮胎“全身扫描”的质检关。生产车间内各种AGV小车将不同的原材料、半制品配送至指定的机台,智能仓库在不停的入库和出库,机器人将生胎抓取放置在自动输送链上,空中的桁架机械手快速地将不同规格的生胎送到硫化机台。
徐张宇告诉记者:“公司高度注重产品质量,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泰国本地市场的客户对双钱质量很有信心,本地产品的理赔率不到0.3%。”
作为“海外发展”的开篇之作,华谊泰国项目的高起点确立了华谊集团海外战略的大格局。华谊泰国设计产能达到饱和的速度也令人惊讶:“一期设计产能我们是偏保守的,我们只用了3年就达到120万条产能的满产满销,去年又迅速上了二期项目。”双钱轮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章万友表示:“三年前双钱确定了‘赢在海外’的布局,目前已初见成效,海外的成功实践还可以反哺国内工厂,把华谊泰国的智能化实践、先进生产理念和成果应用到双钱国内的工厂中,从而提升轮胎主业发展水平。这是‘百年双钱’的新故事。”
华谊泰国奔驰着的这条“新赛道”,方向准确而清晰:近几年以来,双钱主攻商用车轮胎市场,其中新能源轮胎产品已占三分之一,成为新“绿色拳头”。
那华谊集团“出海”第二站又会是哪里?
“顺应市场发展规律,积极稳健走出去,打开发展新空间。”未来,华谊集团将围绕能源化工、轻烃、盐化工、氟化工等核心业务,以产业链上下游和新兴业务拓展为方向,因地制宜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国际合作,稳妥布局海外市场,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中实现新发展。